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 > 正文卷 119
    左慈当然是恼火的,他的“徒弟”太“臭屁”了,当然也要压压他的性子,也就是俗称的“杀威棒”。本来想熬他几天,然后再如“救世主”般“出世”“指点迷津”,然后再看看徒弟“心悦神服”的样子,可惜被好为人师的刘亮“化解”了。说白了,左慈还是个好玩的人,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一日双餐,刘启还是很有怨念的,他也就刚开始那半个多月享受了“特殊”的三餐制,然后就随波逐流了。没办法,这个时代生产力低,吃三顿的话,恐怕还没熬到秋收大多户人家就得断炊了。当然等到刘启吃饭的时候,眼都发了绿,若不是分餐制,恐怕他们都认为刘启会抢他们的饭。尤其令刘亮等人郁闷的是,等他们开饭的时候发现饭菜的味道没什么变化,只好归于这是刘启长身子的时候吃的就多。。

    但最令刘启纠结的是,吃饭的时候跪坐,全家除了刘林外都跪坐,就连“老不正经”的左慈也是如此。吃的饭当真是食不语,就连最小的刘林也感受到了压力,乖乖的像木偶一样。

    如果说吃饭也是一种享受的折磨的话,拜师仪式则是“彻底的痛苦”。送师礼,训话、戒尺、告父母宗祖……可怜的小刘启跪的腿都麻木了,但看到左慈及父母都“很有威严的样子”,只好咬着牙认了。

    奇葩的是,刘启的拜师宴仅有一个人出席,就是刘懿了。童子眼球转的骨溜溜的。正在好奇为什么这么点时间不见,刘启看起来好像是“高”了一点的样子。

    仅多了一个人。自然是不用大摆宴席了,不过刘氏可没偷工减料。肉食加了不少,尤其是猪油放得更多,以至于刘林吃的满嘴是油,罪恶的小手还伸向了离他最近的刘启的食案上……

    刘林自然是抢不过自己的二兄,刘懿吃的肚子溜圆就走了,刘亮叹着气在想着什么,然后被刘氏训了一顿——大过年的不要露苦脸!

    时间过得很快,出了六九,左慈和刘启就离开了刘庄。

    两人共骑一头小毛驴。在刘庄养了一个冬天,看起来更肥了,如果不是左慈还记着溜溜驴,这驴也只能当肉驴或是磨驴了。

    当两人回山的时候事实上早已经是三月多了,一路上走得慢,但左慈讲得更多,倒是令刘启大开眼界。左慈犹如百科全书一般推销这他的知识——认药、习武、人文、地理等等,仿佛要走“全科”。不过在左慈眼里却理所当然,这时候的道士也有“云游深山不知处”的时候。也有一个人一直过着“隐于山野之林”的生活,当然要学的东西也就多了。

    不过这一路下来,刘启也变得壮实多了,个子也终于有了正常年龄应该有的样子。饶是如此。刘启在汉朝第一次爬山活动中,还是败了下来。

    说起南岳,刘启第一印象就是衡山。不过这朝代的南岳可是天柱山,是汉武大帝亲自封的。左慈当年游学的时候。看着山头不错,一回门商量。然后整个丹鼎派就浩浩荡荡的搬迁了。不过左慈内心还是有小私心的,他家在庐江,离着还近些,有什么事也能及时回去处理,族长虽然不是他,但他在庐江还是有声望的,族里也能说得上话。

    左慈有些无奈,背着个娃娃,牵着毛驴,汉武大帝当年开的山道如今长满了山草,仅留了条小路,当真是沧海云烟啊。不过即使是在“老窝”里,左慈一如先前的警醒,早早就涂了蛇药,不得不说,野外生存真是很考验人的。

    天柱山山高路险,在左慈脚下却如履平地,不过刘启此时却没关注山上壮丽的美色,他关注的是左慈的步法。

    步法,也可以说是“轻功”,可惜的是不能和武侠小说那样飞天遁地、凌波微步,只是个呼吸调节法门,省力而已。刘启学步法的时候比别的还要上心,因为“雪地隐形而来”给了他太大的震撼。此时他拜了师,也晓得了那日的步法是“九宫步”,依着九宫阵而创,练到精深的时候可隐形。当然,精深到什么程度才会隐形,练成要花多少时间,刘启此时顾不得了,只要想起雪夜左慈那拉风的出场,浑身的热血就燃烧了。

    左慈此时的所施展步法并不是高深步法,甚至连刘启也“会”,当然这个会也只是知道调节呼吸的法门,真正做倒是做不出来,眼高手低,现代人大多都是这样。不过并不是只有高深的法门才会实用,有时候粗浅的法子更能省力些。

    刘启沉迷了,大侠梦又一次使他迷失了,以至于左慈到山起来,华佗也是丹鼎门人,是左慈的师兄,不过他喜好医术,在道门眼里就是“不务正业”了——在外丹的旁支,沿着歧路越走越远,恐怕终生也难有什么成就,左慈也就成了掌门一脉。

    仅是完成了雏形,不过打打基础倒是不错的,孩子的骨骼有机物多,相对柔软,大部分动作都能顺利完成,至于高深的功夫自然是有机缘就传。刘启看着有些臭屁的左慈很是纠结,啥叫有机缘,你做师傅的对于些不是最高机密的道术传承也分有无机缘么?

    山上的日子是欢快的,刘启来到了新环境,一有空余时间,就来回走走,脚边还有阿毛欢快的吠着。阿毛,准确说是小狗阿毛,一两个月大,正是最有爱的时候,刘启真真是过上了古代纨绔子弟遛狗生活。山上的日子是苦闷的,左慈板着脸,化身成为私塾先生,拿着戒尺,可怜的小刘启自然是是在识字,准确的说是篆字,当然新学的道学的典籍也不能落下,学武的时候,有困难也得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时间过得也快,老道身旁的两个童子,刘启和他们也算是脸熟了,等他们新进了门后,自动成了刘启的师弟,一叫清风一叫明月,完全是很恶俗的名字。

    清风由叔叔平白跌了一辈,自然是很不爽,不过更不爽的是,明月比他大,身子更壮,小孩子闹矛盾打架打不过,找“家长”还会挨训——当叔叔的不会让着侄儿么?

    不过当有一日,刘启听到了这段话就满脸汗颜了——“师傅,教我九阳神功呗?”“九阳”?刘启瞬时呆了,难道道门真有这功夫?刘启好奇心起,看向左慈。

    左慈已经是黑了脸,望向明月,咬着牙说:“没有!”明月说:“怎么可能没有,张无忌可是能舞大石!”刘启已经是彻底凌乱了,难道倚天也穿了?

    左慈哼哼的道:“小说家之言你也信?看来这几天你的功课还是轻了,有这么多心思在想些别的!哼哼!把这段先抄上一百遍!”清风在偷乐,明月在哀嚎,刘启则是一点心思都没有,乱糟糟的。

    左慈揉了揉太阳穴,要知道花时间教这些小孩可是很头痛的,然后就看到一向比较省心的刘启走了过来,当然幼犬阿毛也是跟在脚下。左慈有些意外,说道:“有事?”刘启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想把结果确定下,问道:“九阳和张无忌是什么?”

    左慈皱皱眉头,说道:“小孩子真是问心重啊!你随我来!”左慈回到了屋子,指着那三十二卷竹简说道:“那就是你要的答案!”刘启愣了,赶紧拿起最上面一卷,抽了出来,打开一看——倚天屠龙记金庸著。字是“楷书”,然而金庸和倚天……

    刘启抬起头,扮作好奇宝宝,问道:“金庸?”左慈叹道:“金庸是谁,我也不知道,最令人头痛的是,我派中人查遍了所有史料,也查不出还有这么个人!”刘启如同见了鬼一般,说道:“那这几卷书?”

    左慈说道:“你拜了祖师,知道徐祖师东游吧!”刘启更凌乱了,点点头说:“师傅,您是说徐祖师带着童男童女去寻神山?”左慈说道:“徐祖师当年顺着风来到一片岛国,把童男童女送了过去,花上几年功夫交给当地人不少东西后,又乘帆出海了。”

    刘启说道:“不是后来失踪了么,这有咋能扯上徐祖师?”左慈没好气的道:“失踪?开什么玩笑?你元一师祖姓什么?”刘启瞪大了眼,说道:“他老人家姓什么我哪能知道?”左慈叹了口气,说道:“你平时那些精神头都上哪去了,我咋发现你自打上了山后就变笨了!樵夫姓徐,单名海,你一口徐叔,他是师祖的家生子,师祖自然是姓徐!”

    刘启无语,这还是不熟悉古代习俗的错,又说道:“难道是师祖是……”左慈说道:“当然是祖师的后人!当年祖师出海遭遇暴雨,后遇神山仙岛。”左慈卖个关子,看刘启入了迷,后说道:“仙岛空旷,奇异的是岸边竟然有‘铁’船!”

    刘启感到今天的事是越来越让人吃惊,说道:“然后呢?”左慈说道:“船上有人,不过已经死了,惊奇的是人竟然留着短发,当真是不孝啊!祖师看到船后,非常好奇,拿出小刀竟然无伤,仅是露出‘铁’皮,胡乱按了几下船竟然摇震起来,但几个呼吸又停寂了。祖师虽不明白原理,但也晓得,这莫名的动力大概就是船能在海上行驶的原因。”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