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当后妈还是考大学[七零] > 第34章 录3取与落榜
    徐双双站在一旁。

    像是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幸运的是, 人生没有辜负她。

    陶修然和温明同样考上了首都的学校,几人同时展开笑颜。

    宁文看着自己手中的录取通知书,眼泪直接落了下来。

    大家并不知道他家里的成分并不好, 下乡其实是变相的避难。

    他一直担心自己即使考上了,没办法去上学,没想到竟然被录取了!

    “宁文, 你的信。”姚帅气定神闲,甚至还有点小开心,终于不用念书了。

    宁文愣了下, 信?

    他家里应该没有人能给他写信了。

    看了下信封, 宁文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

    他的外公竟然没有死!

    因为参加了保密计划,如今项目完成很长时间了,才终于能和家人通信联系。

    他现在都不确定家里都还有谁。

    不过,有外公在,他们起码不会蒙受不白之冤。

    “姚帅!恭喜你了。”许知青把一等信递给姚帅, 祝贺他考上大学。

    那段:时间,姚帅可是拼了命的学,原本以为他考不上了呢,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

    只是这份惊喜,在姚帅眼中变成了惊吓!

    他还要去上学……

    哦, 专科啊。

    三年总比四年强。

    姚帅苦着脸安慰自己。

    “怎么了?考上还不开心啦。”许知青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

    姚帅揉了下脸,不吭声。

    “怎么哭了?”温明走过来看到游离于人群之外的宁文, 这小子可不是个会哭的性子。

    别看宁文长的比较秀气, 但骨头硬的很。

    之前换季, 高烧热的脑门都快可以蒸馒头了,可这人依旧爬起来背书。

    要不是温明和姚帅把人摁回被窝,这人非得烧到昏迷才能休息。

    宁文对自己狠到让人害怕。

    “没事, 别管我。”宁文将手上的信封叠好,压着鼻音说话。

    温明看了两眼没多嘴。

    这年头,谁还没点伤心事啊。

    不要多说话,谁都不知道自己嘴里的关心是安慰到人还是伤口撒盐。

    这么开心的事,自然要好好的聚在一起吃一顿。

    徐双双回屋后拆开录取通知书。

    村子里的邮递员要一周才会来一次,所以大家的通知书才能一起拿到。

    这也侧面说明大家的学校都还不错。

    比如姚帅,他考入的学院,王牌专业在业内非常有名。

    徐双双被师范大学外语系录取了。

    徐双双记得这是自己的第三志向。

    她的分数好像已经够第一志向首都大学了。

    问题应该是出现在师范这两个字上了。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有一些专业可以提前录取,培养专门人才。

    师范就是其中一项。

    徐双双本来想学经济的,她对于国内的经济形势即使没有深入研究过,可凭借未来的经历,简直是开卷考试。

    她觉得自己少了那股冲劲,大概是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变。

    重生者野心高一些的,应该像张春妮一样,不择手段只为成功。

    或许靠能力和前世经验从政或者经商,钱权总要选一个。

    徐双双填写志愿时在想什么呢?

    她在犹豫要不要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

    本来以为自己会独身一辈子,却遇见了霍云。

    本以为自己会在改革开放的最前线乘风破浪,脑海中却想着找个稳定工作也不错。

    比如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成就感很强。

    她想要的工作是能带给她力量和成长。

    至于钱,她并没有太过在乎。

    作为重生者,回到过去,脑子里总有几个发家的点子。

    比如猴票,比如收藏,比如买房等等。

    这里面操作性最难的是收藏。

    她虽然不懂古董鉴定,但是现在有专门经营这个的文物商店,贵却保真,几十年后随便一件都是七位数。

    徐双双想过放一个富有的独身女性,自由自在。

    可她又害怕孤独。

    作为不被期待的孩子,她从小就缺失了一些东西。

    总结起来就是安全感和爱。

    在这个世界中,这个时间点,生活条件以及娱乐方式的匮乏,让她没办法将孤独感转移到美食或者酒醉金迷上。

    因此,她庆幸能遇到霍云。

    在最好的年龄,遇到了对的人。

    简单的写了一封信,过一会邮递员会过来收信。

    村子里有几家老人,他们的儿子在外工作,来信时需要邮递员帮她们读一遍书信。

    在信上最后写了自己考上的学校和返校日期。

    她希望到首都时,能第一时间看到霍云。

    一封信跨越山河,牵起红线。

    陶修然顺利考上了京大,只是他没有学机械工科类专业,而是投入了历史专业中。

    这人前世好像就是历史系教授。

    “为什么你要选择历史专业呢?”谭悠曾经问过他这个问题。

    陶修然的答案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谭悠是这样回答的:“我倒是觉得你应该去学哲学。”

    陶修然没有反驳,考虑了一下道:“也许我可以去旁听一下哲学,历史与哲学的演变,会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真不去学工科了?”陶修然家里在这方面人脉比较广阔。

    谭悠并不在乎陶修然选择的专业,他们两个大学生,毕业后会分配工作,到时候有铁饭碗,肯定吃穿不愁。

    对于她来说,选专业可以凭着自己的爱好方向来,不然以后一辈子从事不喜欢的工作,肯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陶修然摇了摇头说:“我已经没有了机械方面的热情和天赋。”

    他其实收到了家里关于专业领域的建议。

    因为十年革命的原因,家里更希望他能从事工业领域的研究,不管事态如何变化,工人阶级绝对是国家的支柱。

    可是陶修然并不想在那个领域里深耕,国内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如果想要有一番作为,除了要付出难以想象的经历外,他还要考虑出国学习。

    因为家里的人脉,他已经听说国家可能会选出一批人才公费留学。

    科技与发展将会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题。

    只是陶修然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天赋有限,如今高考重新施行,天下之大也不缺他这么一个人,就随性选了历史专业。

    他觉得历史专业特别好,人生会因此变得有厚度。

    谭悠是首都大学的金融系学生。

    她其实并不太懂金融,只是她对于数字特别敏感,陶修然给她提出了这个建议。

    徐双双觉得这个专业也很好,毕竟在几十年后也是大热的专业。

    大家对自己的专业都不算了解,可只要想到能重新回到校园,未来可以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拿到通知书的知青们只想彻夜狂欢。

    可有人得意,自然就有人失意。

    有七八位没收到通知书。

    具体原因不知道,可他们的成绩都还不错。

    只能安慰自己也许只是邮寄的晚了。

    三天后,又一批书信送来。

    村子里有几个适龄的高考生,也考上了学校。

    在这个年代,能读出文凭,那就是文曲星下凡,祖坟冒青烟了。

    在没有扩招的年代里,高考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录取比例很低。

    尤其是第一届,除了录取低外,高等院校少,准备时间短等等,各种原因揉杂在一起。

    只是应该庆幸,未来这批人中出现了极多的国之栋梁。

    十年时间,真的耽误了一批人,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人。

    沈思芽等到阮宝珠收到录取通知后,真的难以置信。

    她比阮宝珠的分数高一些,两人的志愿也相似。

    可她落选了!

    她堵死了自己的后路以后,才发现前方竟然是悬崖在等着他。

    “思芽,别哭了,我想应该给招生办打电话问一下,可能是哪里除了岔子。”胡蝶在一旁安慰着。

    徐双双从门口路过,敲门进来后说:“这事不能拖,明天就给招生办打电话咨询,同样也可以给你的志愿学校去信或者打电话。”

    沈思芽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似的,红着眼说:“我真的用尽全力了,难道真的有命中注定这个说法吗?”

    “疯了你,胡思乱想什么呢,也不一定就没有转折。”阮宝珠本来是想看热闹的,没想到真唱了一出大戏,她都怕沈思芽疯了。

    许温柔走进来扫了一圈,说:“明天,分头行动,我也觉得这分有蹊跷。”

    徐双双忽然想起来,这个年代好像有冒名顶替的说法。只要关系足够深,沈思芽很可能会被另一个人代替。

    可这才是第一届啊,不会有人胆子这么大。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