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宫内。
两个小太监恭谨的站在书房门口,书房内两道身影在灯光下摇曳,一个敦厚圆润,一个清癯消瘦。
从堆积成山的奏章中抬起头来,皇太子朱高炽眼带乌黑面容憔悴,气息依然急促,将手里的奏折放在一旁,盯着飘摇的烛火看了会,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对下方的同样在深夜中埋头书案的杨士奇轻声问道,
“士奇,浙江宁波府的瘟疫处离的如何了?”
杨寓,字士奇,四十岁出头,瘦脸长须,官居太子侍读,或许是陪着太子经常深夜处理繁杂政务,须发花白,看起来要老了许多,不过还好,一双眼睛饱含智慧,并没有太多困倦疲惫,正聚精会神的翻看着奏章。
其实杨士奇在走神。
身为太子侍读,和朱高炽共事多年,杨士奇很受朱高炽重用信任,他也很倾佩这个不顾身患疾病日夜呕心沥血为大明操劳的太子。深通经学理学提倡文臣治国武将守国的杨士奇认为,大明有这样的太子,将来有这样的皇帝,是大明的福分。
支持太子的杨士奇自然很是担忧太子的处境,永乐朝局还是比较明朗的,皇帝爱骑马打仗,皇帝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朱高炽身为太子温厚敦和就是身体孱弱,二儿子朱高煦精明强干对太子位置虎视眈眈,至于三儿子朱高燧,早年有造反之嫌,应与皇位无缘。
永乐皇帝渐渐老了,以后的皇位只会是朱高炽或者朱高煦登上去,按照道理,应该是太子朱高炽,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皇帝对二儿子朱高煦更喜欢一些。
太子侍读,只是六品小官,杨士奇虽然心有不忿,但也只能藏住心意,只是专心在辅助太子处理政务。
最近几天,情况好像变了,太子批阅奏折的时候经常长吁短叹且忧心忡忡,虽然没有问出口,以杨士奇的聪慧机敏,很敏锐的察觉到,朝政局势忽然紧张起来,那些眼线众多的王公大臣最近都沉默了许多,尤其是支持汉王朱高煦的更是战战兢兢,在加上最近听说汉王府最近鸡飞狗跳,趾高气扬基本每天都入宫的汉王也好几天没了踪影。
难道汉王那厮犯了大错,被幽禁在府?还是重病将死?抑或是失踪了或者已经死了?
杨士奇是宅心仁厚之人,对心底的那丝幸灾乐祸不禁有些羞愧,那些学过的孔孟老子的敦敦教诲萦绕在心头,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痛打落水狗,杨士奇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打呢?
“士奇?”
耳边响起太子稍微扬起的声音,杨士奇回过神来,自责的愧疚一笑,请罪道,
“太子恕罪,属下刚刚在思索宁波府疫情处离是否还有纰漏之处。”
“哦?咱们正好想到一块了,说说你的想法。”
杨士奇放下奏章,也甩掉脑中痛打落水狗的念头,理了理思绪,恭敬的回到,
“宁波府这次是寒热病,发病极快,患病之人寒热交替中身体痉挛,多窒息而亡,属下已经按照太子吩咐,从金陵派出一正两副三位太医,带着三十多名医术名家到了宁波府,从就近府县调派粮食米面和药草的谕令也已经发出,不过最近天降大雪,属下在想是不是需要增加一些帐篷棉衣棉被,毕竟天寒已至。”
太子一边点头一点称赞,
“不愧是杨师傅,思虑周全,那我们就再拟一道谕令,从京中的储备的军用衣被中分出两千套,即日押送至宁波府。”
君臣正在商谈中,书房的横梁上盘坐着的青衣身影耳朵微微一动,睁开眼睛,青光一闪而过,略微诧异的盯着书房一角。
他叫张小山,二十三岁,是武当山内门本代掌门的嫡传小弟子,修为已经迈入道门万象境。
道教四大名山,龙虎、齐云,青城,武当。
武当在北,北方玄武。
永乐皇帝朱棣为燕王时,身在顺天,顺天扼中华大地咽喉,身处北地,故世人皆称之为北方真龙。
都是在北,而北方真武大帝的真身就是龟蛇一体的玄武,朱棣对武当山礼遇甚诚,封武当山为“大岳”,寓意在五岳之上,并多次派遣使者拜会武当。
听说武当山里老祖宗不胜其烦,先后派了两名弟子来金陵,辅助帝王大业,其中先来的大弟子叫张大山,是隐卫天卫玄武,在钟离九麾下,而小弟子张小山,刚到金陵半年,并未在隐卫中任职,只是在皇宫中,专门守护春和宫,护卫太子安全。
张小山本来是来寻找大师兄才向武当山的老祖宗万般请求下山,他也想入隐卫,没想到老祖宗吩咐,一切听皇帝安排,然后皇帝就把他安排守卫太子了。
这个职位很无聊,太子不是朝会就是在书房批阅奏章,而大师兄也很多时间也不在京城,所以张小山只能在盘坐在房梁上,还好刺杀太子的人不少,时不时蹦出来一两个给自己练练手,也不是太过无聊。
刚刚,张小山隐约感觉到书房外的东北角,有一丝细微的声响,他不能判定是外面积雪从花草到,
“看来这场赌,是朕输了。”
略微沉默了一会,朱棣又低声问到,
“三保,你说咱们当年该不该靖难?”
郑和面色肃然,恭敬地整理衣衫,跪服在地,目光坚定的望着朱棣,
“皇帝没错,洪武皇帝错了。”
没错,在郑和的心中,错的不是朱棣,而是洪武皇帝,当时的太子朱标很令人尊敬,但是他死了,那传承,就应该在还是壮年的儿子中择选一个,而不是选择立十几岁的皇太孙朱允炆。
皇位,不仅事关皇家传承,更关乎着大明黎民百姓的繁衍生息,不能因个人喜好而随意订立传承之人。
朱棣叹了口气,靖难之时是自己也是这样安慰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之所以不亲近后宫,就是因为时常梦中惊醒,看到的都是父皇对拎着大刀说自己犯上作乱,朱棣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
“起来!朕天天看人跪去的看的心烦。”
伸手扶起郑和,看着这个跟随自己二十多年的马童,现在是可统领十万大军的将军,驾着大船到过几万里外异域的宝船统领,武道修为更是世间少有能迈入君临佛陀境的几人之一,可依然像二十多年前一样,恭敬守礼,没有丝毫逾越。
朱棣拍着他的肩膀大笑着说到,
“纪纲晚上汇报,铁家两个女儿去了承恩寺,去见朕的侄子,铁家大女儿鐡凝眉对他很是尊重,毕竟在一起十年,小女儿倒是冷嘲热讽,说出来的话,和你刚刚讲的一样,都说朕的父皇当年做错了。”
鲜有见到朱棣提及朱允炆脸上还能带着笑意,这自然是铁凌霜的功劳,郑和笑着说到,
“铁凌霜,极其聪慧,为人桀骜,无法无天,她所说必然是她所想,不过臣觉得她不适合金陵,不适合隐卫,更适合在江湖中逍遥自在。反倒是她的姐姐,知礼守节,进退有据,她更适合这里。”
“呵呵,你可以找钟离九把她姐姐纳入你麾下,朕乐见其成。”
见郑和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朱棣略微疑惑的盯着他,郑和轻声解释,
“钟离兄本是逍遥天下之人,也不适合金陵,他可能是当世唯一自由的真龙了,可惜也是和铁家姑娘一样,被仇恨束缚,臣更想他有一天可以放下一切,江湖逍遥。”
“哼!三保,朕看你整天在船舵里呆着,又想着什么时候要出航了吧?你这个隐卫右统领可不称职啊。你们倒都想逍遥江湖去了!”
见皇帝生气,郑和就要解释,忽然皱起眉头,片刻之后,摇头苦笑。
“怎么了?”
“回皇上,铁凌霜并未出皇城。”
“哦,她去哪了?”
郑和笑着说到,
“请皇上恕罪,明日皇上就会知道。”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