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生冷漠的坐在御座上。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一般人还真坐不了。
政治,从来都不是一家独大的。
政治,不但是思想的共同体,也是利益的共同体。
今天无论黄逸生这么做,都会得罪一个派系。
如果这是一个坐上皇位的是一个凡间俗子,那么此时面对两个机锋相对的两个大臣,恐怕会手足无措。说不定会各打五十大板,或者皇帝损失自己威严,去当和事老,劝解两个大臣……
但无论哪种做法,其实都会适得其反。
因为,此时互相弹劾的两个人。
他们都说的是真话。
而且按律,也确实是该那么判……
黄逸生不是凡人,他登上皇位也不是靠的歌功颂德。
所以,他的做法大大的出乎了两派的意料。
“两位爱卿,皆一心为国,何错之有?”黄逸生第一句话都让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
难道皇帝是想服软了吗?
是要和稀泥吗?
顿时,郭闻亮和吴三省两个人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迅速跪下来。郭闻亮更是抢先说道:“臣殿前失仪,罪该万死!”
吴三省额头冷汗立马下来了。
皇帝不追究他们了。
自己今天把郭闻亮得罪死了,郭闻亮可是兵部主事,他日后随便给自己找一个由头就把自己捏死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郭闻亮秋后算账,自己岂不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他宰割?
可恨,自己一心为国。没想到居然落到了这个下场。昏君!昏君!昏君!
吴三省眉头一竖,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死了。还是死在郭闻亮这个老阴比手上,不如此时自己干脆碰死在这殿前柱子上。
也倒落得个以死明志的好名声。
吴三省刚要以死明志,御座上的皇帝却在说道:“郭尚书,你乃国家栋梁,平受不白之冤,朕心实在是过意不去。要不这样,赏你五两黄金,然后回家修养一个月再来上班吧!”
黄逸生正色说道:“兵部主事由副手接替,郭尚书回家修养吧!”
郭闻亮从公子手中接过五两黄金,欲哭无泪。
这算什么回事?
自己门下的疯狗跑出来咬自己一口,疯狗没事,反而让自己回家休息。
虽然有五两黄金补偿……好吧,都够五个月的薪水了。
黄逸生接着说道:“兵部侍郎吴三省,你虽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实。今,暂且记下你咆哮公堂之罪。你不是想要上前线吗?那朕就准了!”
“小义子拟旨,着兵部侍郎吴三省为征西军参将,分三万新兵予其帐下。同时,户部不得克扣兵马钱粮……”
“吴将军,既然你建功心切。那你就带着三万新兵开始上路吧!希望你能西出阿尔泰草原,有所收获……”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吴三省恭敬的磕头谢恩,然后提剑而去。
黄逸生站了起来,目送着吴三省的离去。
这一闹,两个人都没有实质上的收获,但也有收获。
不过这新朝的一闹,却让文武百官们看到了新皇上的本质。
因此,对于这个朝气勃勃的国家,文武百官们也渐渐的有了一丝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朝会的闹剧终于结束了。
但大朝会并没有随之结束。
黄逸生接着又下达了一份命令。“今朝多承陈制。陈制有优有劣,我觉得陈朝的廷杖制度实在是有辱国格和自我。所以,从今天起,廷杖就取消了。从此以后,但凡提廷杖旧制者,皆心怀旧朝,当杀!”
“臣等遵旨!”文武百官们皆喜悦的跪地欢呼。
要知道,廷杖可是把裤子脱了在大殿外面大打屁股。
而且还需要文武百官一同观看。
这简直就是对读书人的侮辱,简直就是把将军们不当人。
所以,廷杖制度实在是君臣之间的巨大鸿沟。
如今黄逸生居然把这一不人道的制度废除了,文武百官们都面有喜意。
接着黄逸生又废除了一大列的旧朝制度。
比如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禁商禁海制度,裹足蓄发等陋习,以及禁止一系列的复古学说,借古讽今,盲目怀古……
有废除的肯定有添加的。
黄逸生接着又下达了一系列的新政策。
首先是定下西征和北伐的国策。
其次就是以科学院和闻道院为首,开始在国内大肆传播两种新文明的力量。
以前,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领域只有读书人的天地君亲师。
但从现在起,仙道和科学将会左右这个帝国的意志。
传播科学院和闻道院,成为了元丰二年的国策。
是继迁民以后的最大一项基础国策。
这两种文明相辅相成,即将覆盖消灭过去的天地君亲师那一套读书人思想。
方孝儒,昔日权倾朝野的右相大人,如今的晋朝的文德公。
他除了这些身份以外,还是举贤堂的二号领袖,晋国国号年号的制定者,皇帝陛下的辅助者……
民间读书人中最德高望重的宿老。
读书人团体的领袖,士族的杰出代表之一。
圣人学问最佳的继任者。
方孝儒虽然镇守良渚,不再天方神城。但他的政治触角还在,他通过皇帝陛下的国策中已经看到了端倪。
方孝儒呢喃道:“陛下,你是苍穹上的苍龙。你的看到的风景太高太远,你终于肯低头看向这苍茫山河了吗?”
方孝儒他敏锐的感觉到,一旦科教和仙教大肆传播以后。
圣教必会日渐消隐,诸多呕心沥血著书立传的先贤学问恐怕后继无人……
为了圣教……
已经七老八十的文德公方孝儒,毅然决然的复出江湖。
他让老仆推着轮椅车,亲自走上了卫道之旅。他决定了,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走遍全国,四处讲学启蒙,一定要让圣教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某南方市镇。
这是一个人口数千的市集。
方孝儒在仆人的推动下,坐着轮椅车,亲自在大街上朗声说道:“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良知者,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
“即事是学,即事是道;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百姓日用即道。”
周围百姓虽然不懂学问,但也听说过这位超越了世俗和学问的大圣贤。
一时,街头上安静的绣花针落地声都清晰可闻。密密麻麻的百姓围住了活圣人……
“天理者,心之欲!天地自然之机要,无欲皆不得非生也。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
如果黄逸生知道自己强广推动闻道院和科学院,将会使得民间诞生一位圣贤来,表情一定会很精彩吧!
不过此时的黄逸生显然还没有考虑到这么多。
为了适应一系列的新国策,自然要改组成立新大量的新政府部门才行。
很快,军部和政工部就应约而生。
军部则是专门负责处理北伐西征的军用部门。军部和兵部挂钩,相当于抢了兵部一大半的实权。
政工部则是专门为统治新疆域而培训官员思想教育的部门。政工部则和户部礼部挂钩,基本上都轻微动了两个大部门的根基。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个部门则会渐渐的成为新朝最肥最重要的两个部门。
同时,科学院的高层也全又地球人团体担任。但中下基层的领导则是由民间考试来选拔考核任命。
至于闻道院。
闻道院的院长则由黄逸生挂名,副院长耶律静则主管实权。
终有一天。
这两个巨无霸的超级势力,逐渐成长,将会成为超过三省六部的权利核心。
当然,现在还是雏形。
这个朝气勃勃的年轻帝国,正在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步子越来越大了。
……
科学院曾经在散关做过一次实验。
摸底测到了这个时代的民众对于科学知识的能力。
地球人团体以一个轮流决策的决策圈和每一个地球人组成。
党爱国,党还山,刘彦直,刘汉东,关璐,甄悦,陆振宁,古文纳,蒋莹钰等地球人齐聚罗亚方舟ahklahkl-237号。
他们正在开会商议。
决定命运走向的时刻到了。
刘彦直率先发言道:“同志们我们最近做的事情很多,也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的任务充满了艰巨,同志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封建帝制时代。而首要任务则是觉醒和开启整个时代的民智。从而加速科技时代的到来!”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组建书院比较好。然后通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书院组成一个系统的,难易递增的学科升级流系统……”
“谁同意,谁反对?”
率先举手投票赞同的则是甄悦。甄悦和刘彦直的关系比较复杂,藕断丝连的那种,关系既不挑明,也不坦然相距……
但二人的私交关系却是最好的。
接着关璐博士犹犹豫豫的也举起了手。
陆振宁和刘汉东也举起了手。
响应着了了。
“我反对彦直的计划,这个时代的人实在是太愚昧了。他们根本就不适合学习。我觉得还是采取脑电波灌输资料的方式强行输入……”一位地球人站了起来,他直接说出了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不,我反对。”
刘汉东站了起来。他振振有词的说道:“”我们是地球人,我们是文明和科学的化身。我反对这种不人道的做法,要知道,灌输法会导致大量的无辜百姓变成白痴和傻瓜……”
待到一圈人的发言提议都完毕以后。
党爱国党教授沉思着,最终才站了起来发言。他犹豫片刻,然后才说到:“科学是神圣的,知识是无价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学院,传授科学知识。从里面培养对科学感兴趣的人,然后经历一系列的培养锻炼以后,我们可以实施大脑灌溉技术……”
“同时,为了传播科学技术。我们应该编写大众版科学教材,然后发放大江南北。以法律的名义,让全国每一个人都要熟读初级物理科学才行!”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