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四作为一名更夫,对于自己时常会打错更而感到苦恼,他曾好几次因为把一更天打成三更天,而差点失去这份差事。
更夫能赚的钱虽然不多,但胜在稳定,无需种田无需卖苦力,只要到点了,沿着街道敲锣喊几嗓子即可。何老四有一副好嗓子,所以他感觉自己挺适合做这份工的。
可是让他头疼的是,县里的铜壶刻漏用了太多年了,准度越来越差了。他多次向县内主簿申请买一台新的,但都没得到同意。
这让他每天都得守在刻漏前调整误差,可他没读过书,总是算不过来,有一次白天出门忙了一阵后,回到县衙已经是晚上,可刻漏的误差还没调整过来,导致他那天晚上打更时都是靠瞎蒙的。
第二天就被东街的烧饼大娘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昨晚乱打更,导致她晚起,没能在三更天起来做烧饼,结果那天早上饼做得晚了,卖不出几个,死活要何老四赔钱。
这能怪我吗?何老四觉得憋屈极了,但也只能低头挨着烧饼大娘的骂,至于赔钱,那是不可能的!
后来有一天何老四跟几个狐朋狗友喝酒时,偶然听他们说南海县那边有人在卖一种叫“时钟”的玩意儿,那时辰走得可准了,而且就脸盆大小,搬来搬去都不会影响走时。
听到这个消息何老四开心极了,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吗,有了这个时钟,他甚至可以不用经常跑回县衙去盯着那该死的刻漏。
只是听说一个时钟售价要五贯钱,他一下子就打消了念头。他这一天才赚几个子啊,攒好几个月才能买这一个玩意儿。至于让县衙买,那可能性也不大,时钟的价格跟铜壶刻漏差不多,如果县衙的铁公鸡主簿同意的话,以前早就把刻漏给换了。
可万万让何老四没想到的是,某天夜里他到达县衙准备值班时,发现墙上挂着一个圆盘似的东西,里面子丑寅卯等等十二个时辰画成了一圈,每个时辰之间都有一些小刻度。圆盘中间,有一根指针正指着目前的时辰。
(为了让宋人更容易接受,目前时钟里面只有一根时针,去除掉了分针和秒针。)
看到这个类似于日晷的造型,何老四瞬间就明白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时钟。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时钟是赵贺送给他们县的县令的。
不过显然何老四也不关心这个时钟是哪来的,欣喜若狂的他,只顾着反复对比着时钟和刻漏的区别。虽然现在刻漏的很容易出现误差,不过何老四白天的时候已经调整了一次,短时间内还是不会出错的。
看了将近半个时辰,何老四发现时钟显示的和刻漏差不多,这也证明,时钟至少在记录时间方面,和刻漏是几乎一致的,至于是不是像其他人说得那么神奇,只有等到明天天亮后再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个时钟如此小巧玲珑,如果打更的时候能带在身上,那他至少能少走一些冤枉路,不用经常跑回县衙里看时间。
看久了,新鲜劲也就过去了。估摸着打更的时间快到了,何老四连忙出门开始了和平常一样的工作。
“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咚……咚!”
何老四敲着铜锣,一声慢、一声快,连敲三组。说明此刻正是戌时,按后世的说法就是晚上七点到九点。
沿着几条街道喊了一圈,回到县衙时,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时辰,距离下次打更,还有半个多时辰才开始。
这个时候何老四又对比了一下刻漏和时钟,发现两者之间已经出现了将近半刻钟的差别了。
平常这个时候何老四都会眯一会儿再继续去打更,不过今天他没有什么睡意,一直在打量着时钟这个新奇的物品。
等到时间差不多,他就又出去走一圈。
“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
一夜过去之后,何老四结束了活儿,伸了个懒腰准备去吃个早餐。此时天还没亮,他也看不了日晷的时间。于是跑到附近的摊位吃了个早餐,等到东边亮起日光之后,他立即兴致勃勃地跑到县里放置日晷的地方。
阳光照射之下,日晷之上的铜针照出了一个模糊的投影,指示着当下的时间,卯时三刻!
记住了日晷的时间后,他又急冲冲地跑向县衙。
赶早过来值班的吏员们见到他这副急迫的样子,都有些奇怪。平日里这何老四打完更后都是直接就跑回家去睡大觉了,怎么今天都卯时了,居然还在县衙里。
何老四才不管他们怎么看,这时钟可关乎到他今后的饭碗啊。
一路小跑回到了县衙,他先对比了一下刻漏,发现它和日晷之间慢了将近四刻钟,这都是半个时辰了。果然这个刻漏已经不能用了,才一天的时间就差了这么多。要是他有一天忘记调整了,那误差就超过一个时辰了,这样能打对更才有鬼哩。
他又对比了时钟,想着只要误差在一刻钟之内就心满意足了。可等他看到时钟指针的位置的时候,震惊的发现,分毫不差!
不单单只是说刻度一样,就连一刻之内详细的位置,也差不到哪去。意味着这个时钟跟日晷之间的误差在半刻之内,甚至有可能,没有误差?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这个时钟就比传说中的还要神奇了,甚至于比二十几年前燕肃发明的莲花漏还要强上几分。
据说燕肃呈上给官家的莲花漏秒忽无差,现如今全国上下都在使用这种刻漏,只有他们这小县城迟迟未能普及。
曾几何时,何老四最渴望的就是能拥有一架莲花漏,可现在他反倒是觉得,这时钟好像更好用一些。
回到家里美美地睡了一觉,何老四等到下午又回了县衙一趟,跟以前一样,他需要提前调整好刻漏的准度。
只不过今天,他似乎没有调整的必要了,因为过了一整天,时钟和日晷之间的误差,依旧不超过半刻钟。
之后又过了几天,时钟一样和日晷保持着同步,直到过了十天,何老四才察觉到时钟比日晷慢了半刻钟。
这一丁点误差,随便调整一下就解决了。所以何老四决定从今往后抛弃铜壶刻漏,只认准马氏时钟!
体会到时钟的强大之后,何老四对它越来越关注。后来听别人说,马氏名木可以低价批量出售时钟,而且也有低配版的可以选择。
一向不擅长做生意的何老四,心里开始在琢磨,要不要进一批货,转手卖出去赚差价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