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薛志勇那些弯弯绕,赵贺多少也熟悉了一些。之前办水果罐头的时候,他便出了主意,让赵贺把份额售卖给地主土豪,从而换取现钱。虽然现在赵贺对于当时的三成半份额只换到一万多贯而后悔不已。但不管怎么说,正是有了那笔钱,他才能开展后续的行动。
而现在薛志勇说让马氏名木的人自己掏钱、出人出力去建设这个木轨。看似是免费的,可他们肯定可以从中获取到想要的利益。
只不过具体是什么,赵贺现在也不方便问。反正从之前的合作情况来看,薛志勇执行的都是互惠互利的策略。即便是真的需要付出点利益,以薛志勇这段时间的功劳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薛志勇现在正极力地和马氏名木划分清楚界限,但了解内幕的赵贺,自然会将两者关联起来。
“行了,就这么办吧!”
赵贺一槌定音,确定了薛志勇的主意。而其他官吏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都符合两派各自的观点。这次薛志勇倒是打了个圆场。
“那搬工之事,又该如何解决?”
赵贺想了一下回答:“其他人还有想法吗,不然的话按照老三的方法来办。”
老三指的自然是吴书三。
老书生等人自然不甘心把话语权都让给吴书三,纷纷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这次他们倒不是以争吵为目的,都认真想了一些对策。
经过详细谈论后,他们决定把搬工分成三部分去解决。第一部分可以继续停留在码头,不过生意会有所减少;第二部分是接受各个作坊的雇佣,负责搬货到木轨车厢上。劳动性质和之前差不多,但薪资会有所增长;第三部分是补贴一部分金钱,然后鼓励他们经商运货。毕竟木轨一旦建设成功,商业贸易会越来越繁华,商人的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的。现在开始做生意,能占据很大的先机。
当然,这一切还是得木轨能够铺设成功再说。
代表此次木轨项目的马大海和胡盛亮接受了赵贺的召见,前来详细汇报内容。确定了地点和时间后,当天就开始动工了。
至于黄永鸿,他不想出名太快,只想安心在幕后搞科研。所以这次技术试验出来后,他便全权交给马大海和胡盛亮了,专心去捣鼓其它的技术了。
县令分配的场地是县内一处偏僻的位置,此时是断壁残垣,迟早需要翻新。所以趁着这个机会,他们也就大动工一次。
既然是马氏名木掏钱,自然是没二话,但这建成之后要什么利益,他们也有要求。
胡盛亮代表马氏名木,跟县令的幕僚吴书三商讨了一下午后,双方满意地达成交易。
第一,县衙在偏僻的区域开设出一片开阔的地带,命名为南海加工作坊,简称南工坊。
第二,马氏名木出钱出人出力,负责构建连通西濠支流到南工坊之间的木轨。一旦建造失败,损失自行承担。
第三,若是木轨建造成功,县衙在补贴一定的费用之后,另外大幅度减免马氏名木在南工坊的租金,持续二十年。
第四,建成之后的木轨,任何商家的通行都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而马氏名木只需缴纳三成。
四条协议下来,乍看之下马氏名木似乎是亏了,毕竟一旦建造失败,后果都是他们在承担。可仔细算一笔账之后,可以发现,他们其实是在做风险投资。而且这个风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首先,马氏名木本就是做木工起家的,这木轨所需的原材料,他们都有渠道,木匠他们更是不缺。
其次,技术是自己的,无论是制造还是拼接,都能节省很大的时间成本。就算是这一次建造失败了,也能当做是一次大型的试验。零件拆掉以后还能用,毕竟木轨这条路他们是确定要走下去的。
最后,木轨的建造没有官府参与进来,意味着没人监督他们。那这个核心技术,自然也不会透露出去。
当然,不管怎么说,风险还是存在的。但这回报,却是大得惊人。
一旦木轨成功沟通南工坊和西濠支流以后,这南工坊地皮的价值,将呈爆炸性飙升,胡盛亮对此深信不疑。毕竟后世各个一线城市在受交通和人流双重影响下,那房价涨势,比坐火箭还快。这一点古人是无法想象的。
当然现在的南海县和广州城肯定没后世那么夸张,但木轨能提高三倍的效率,在商业繁华的广州区域内,这地皮不涨个十几倍那就真的是活见鬼了。而享受二十年租金减免的马氏名木,自然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从南海县的角度来看,他们其实获利更大。毕竟这一开始就是件几乎无成本的交易,而且南工坊越繁荣,他们收的税费越多。就算除去了马氏名木的减免,那还有其他商家会被木轨吸引过来呢。
这种互惠互利的方式,正是赵贺这段时间以来所追求的方向。
从认识薛志勇以后,他才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官商之间,除了勾结贿赂之外,其实也是存在光明正大的合作的。不但对双方有利,对于百姓也是极大的便利。
工事持续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毕竟两地之间也不过两三里路,而之前黄永鸿做试验铺设的那条木轨,拆过来再安装,便完成了一小半。其它的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木轨完成之后,赵贺还创造性地找来了几个车夫进行对比。
发现常规情况下,木轨马车其实也就比普通马车快一点点而已。可一旦车厢满载之后,木轨马车的速度能比普通马车快将近三倍。
更重要的是,木轨道路两旁都会设有阻拦,防止行人通过,除了重大街口会开设横杆之外,其余情况都是畅通无阻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上,木轨马车比普通的快四倍都有可能。
另外马车的车厢还能一节连着一节,利用率也会比普通的马车高。
对比结果出来后,赵贺非常开心,甚至亲自驱赶马车在木轨上行驶着,体验了一把飙车的感觉。
而守旧派的老书生等人,对此那也是没话说,虽然口头上还是偶尔说几句奇技淫巧,但实际上已经承认了木轨对于商业的促进作用。
毕竟他们虽然迂腐,但还不至于眼瞎。这种明摆着的事,只要不是别有动机或是脑袋秀逗的人,都能看出价值所在。
之后过了两天,马氏名木正式将木轨转交给县衙,他们还因此得到了一百贯的补贴。虽然不多,但至少还是能弥补一点人工成本。
毕竟为了打造这个木轨,马氏名木其它业务几乎处于停产的阶段。
其实就之前的情况来看,其他的业务早已是不重要了。毕竟摇椅和折叠梯满大街都有人仿造,几乎卖不出去了。而天气转凉之后,风扇也基本没戏。它们真正的作用,也只是为马氏名木筹集初始资金和打出名气而已。
现在的大订单,就只剩下这个木轨。
为了这个项目,马氏名木把之前赚的所有钱都砸进去了。
现在呢,苦尽甘来,终于可以进行下一步规划了。
这一次,胡盛亮要把南工坊打造成一座全广州乃至整个广南东路的“加工工场”!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