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把我领入家中,让我坐在椅子上无比认真的问我“小卿,再教你道法入门之前,我还要再问你一句,学道之人必犯五弊三缺其一,如果你踏入此道便会应验,日后某些事物必有遗憾,你真的想好了吗?”
问我想好没,我当然已经想好了,自打懂事以来每天都会想起师傅口中的父亲母亲,我要给他们一个公道!常言道知恩不报非君子,师傅从小将我养大,我定好好报答他,况且五弊三缺我已经应验了一弊,老子还有什么好怕的,想到这里我坚定的对他说:
“师父,我想好了!绝不反悔!”
陆玄见我眼神如此坚定,微微一笑,他站起来指着里屋的三位神像说“先去拜过祖师爷!”这三个神像便是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这三位神仙就是我道教祖师爷了。于是师傅让我跪在地上郑重的行了跪拜礼,点燃三根清香对着神像说道:“弟子陆玄,拜见三清祖师,太上道祖历劫度人,亦以师父的身份来教化世人,今徒儿传承道法,我道日兴荣!”言毕,将我的生辰八字写在黄符上,用香点燃。
“好了,徒儿起来吧,为师这里有两本书三清布衣符咒三清布衣卜算,徒儿一定好好熟读书中内容,日后必有所成!”
“谢谢,师父!弟子张卿,定当牢记于心”我接下了师父递上来的两本书,黄黄的纸页中透露出了这世间所有的真理。于是师傅就开始跟我讲起了三清书的来历和内容。
三清书总共分成三卷,即三清布衣符咒、三清布衣奇门、和三清布衣卜算。而其中的三清布衣奇门,已经失传多年了,一直没有出现过,而三清布衣奇门即奇门遁甲,此书玄妙无比传说当年诸葛孔明就学习过此术。里面记载的是上古时期许多失传了的奇门遁甲之术,只有天资聪慧者才可学,此术最是神奇,据说学得大成之后,可扎纸为马,撒豆成兵。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是复杂到不能再复杂的东西,通过“奇”、“门”、“遁甲”这三中契机的移位组合来产生神奇的现象,听说还可未卜先知。而且据说诸葛老先生还制造出了一堆木牛流马供自己使唤。但是这因为年代太久远,已经无从查证了。而这本三清布衣卜算内含玄妙的卜算之术,人若是修炼,可洞悉天命。
所谓山天大畜乃是卦象之一,大畜者,所畜之聚也,故有阵势得开之象也。夫阵势得者,相传乃是殷商时期广成子破十绝阵之灯火阵遭围,急将番天印祭起,打坏十绝阵,破开阵势,这便是此卦的出处。占得此卦者,再无阻隔之兆也。
三清布衣卜算的境界是太极八卦和芸芸众生。接下来这本三清布衣符咒可以墨画符加以其咒,便可唤其甲乙丙丁!三清布衣符咒内记载的是内含灵宝天尊所留的符咒之术,符咒属于作为山、医、卜、命、相五术的根本,是修道者与上天(灵界)对话的媒介和渠道。而且如果使用得当,就会威力奇大,甚至能改变地下的水脉流向。不过,威力越大的符咒,相对的代价也越高,正所谓天道又岂是人力所能为也,换句我能理解的话就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三清布衣符咒的境界是山川河流和飞禽走兽。
听到这里我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东西,我没了解到。师父也没停歇继续说了下去“接下来是我道的威仪,徒儿定当牢记。”
当敬师、畏师,不违师教。通俗点来说就是:师父是历代祖师道法的受持者,所有的道法都是有师父而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没有师父就没有了道教的延续。历代的成就者都是经师传后,加以勤练才得以成就的。故当为第一戒。
旦夕,正其法服,执简朝本师、三师,如父母礼,若同居住,晨昏省觐,和颜悦色。这句话很好理解意思是:弟子每天在做早晚功课时,在坛前,应先存想自己的亲教师父;经、籍、度三师,在己面前,稽首礼拜,就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若与师父住在一起的,就应该在清晨和黄昏见师礼拜问安,要和颜悦色,不能大声喧哗。
至户当三声咳,不得纵横入。入户当在左边立,师叫坐不得便坐,语至三当坐。这句的意思是弟子至师处,当咳三声以告知,现今当扣门三声。进门时当恭敬,不能大摇大摆,横冲直撞。进门后当站立在师父的左边,师父叫你坐时应推辞,但师父三次叫坐时当坐,不违师。
远师百里,一月一省;二百里,三月;五百里以上,一年。若师有疾病,老劣,他故,不依此限,书疏无限省师,皆自斋,粮食所须、香油之属,悉不得损耗于师。这条说的便是弟子离师父百里以内的,当每个月拜见师父问讯一次;二百里左右得,应当三个月一次;五百里以内应当半年一次;五百里以上的一年一次。但是师父如果有病、衰老或其他什么事情,就不限与此了。书信得来往没有限制的。
省师,皆自斋,粮食所须、香油之属,悉不得损耗于师。这里指的是拜见师父得时候,当自备干粮等物,免得用师父的财物,增加师父的负担。现今的生活条件比之古时候好很多,师父请食当食,但食后当供养师父。如师贫,则不当食,弟子应请师食。
弟子以时赏师,衣物药物、几杖巾拂、覆履瓶器、米麦果蔬,供其所须,勿使乏少。很好理解这里说的是弟子应该经常供养自己的师父,使师父所须没有缺少。
以上几条,为弟子必行之事,略出于各道经。事师威仪的内容还有很多。
“徒儿,记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之啊,今后你的路还很长,从明日起你与为师一起去帮助我们需要帮助的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