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来到教室的时候,上课的时间还没到,林恩扫视了一圈果然没有发现雷青的身影,估计这家伙现在应该躺在医院里。
为这倒霉的家伙默哀了一下,感叹一声这小白脸果然是讲原则,说让他躺医院就躺医院,修复舱估计是修复不了。
这时候林恩的内心还真有点对雷青的恻隐之心,这家伙实在是太倒霉了,本来按照他的外貌,实力,家庭背景来说,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对象。
晋级正式格斗选手本应该是辉煌人生的,但从冯阳抢掉班长开始,似乎反而成为了他幸福人生的终点。
林恩想了想又赶紧收起了自己的恻隐之心,估计这下子自己跟雷青的梁子算是结死了,雷青找不了小白脸算账,估计会把这笔账算到自己头上。
想着这些,林恩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接着他又看到了柳飞琴,柳飞琴冲着进来的林恩一个友好笑脸,林恩也礼貌的微笑回复,态度可谓是从容不迫,波澜不惊!
柳飞琴对林恩的印象还不错,林恩对她的印象也还可以,毕竟她可是第一个称赞自己“有趣”的女生,是第一个发现他风趣基因的伯乐。
而且林恩惊讶的发现自己现在跟女生交流起来似乎一点障碍也没有了,难不成自己的情圣天赋觉醒了!?想着想着,林恩又陷入了yy之中。
今天的教室比较热闹,大家正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激烈的讨论着问题,不少人还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冯阳和杨晨也站在前面,身边围了一大群人,不知道在讨论什么。
林恩挪到王奥身边坐下,这家伙一如既往的淡定的看着自己手上的书,王奥是个艺术气息比较重的人,平时里经常看一下艺术类的书籍。
“大家都在争论什么呢?这么热烈?”林恩问道。
“还不是昨天蓝星国际搞出来的大新闻。”王奥头也没抬的说道。
“你是说超级地下城计划?难不成有什么新进展?不是昨天才提出来的吗?”林恩奇怪的问道。
“新进展肯定没有啊,才1天时间而已,不过昨天的大新闻今天彻底引爆了全民热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今天有一个联邦科学院的院士在媒体上炮轰这个计划,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王奥悠哉游哉的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林恩马上打开手机,搜索了一下,果然今天关于超级地下城计划的新闻已经是铺天盖地了。
其中热搜榜的第一位,就是以为联邦科学院的老院士秦千里在红亚联邦的专业知识分享网站“探索”上发表的一篇名为《超级地下城?超级面子工程和超级假大空-论超级地下城计划的7大弊端》的文章。
“探索”是红亚联邦的一个以专业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网站,里面有很多专业人士在上面分享知识与指点后辈,是一个在垂直领域及其突出的网站,很多专业领域的大师都曾在网站上留下过足迹。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就直接被“探索”置顶,一夜之间浏览量已经破了千万,而且被广泛的转载,目前各大网站和论坛上都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引发的讨论。
昨天这个计划提出来的时候,林恩变感觉到了淡淡的异常,因此林恩也颇有兴趣的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有理有据,看得林恩也是连连点头,不得不击节赞叹。
文章的主要论述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面生存环境的可利用空间仍然很大。
文中以红亚联邦的首都霍奇雷特市为例,论述了地面生存环境的容量潜力。
以霍奇雷特市为例,市区面积1134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数量11321万,人口密度刚好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市辖区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数量21276万,人口密度约1729人平方公里。
即使是红亚联邦人口密度最高的霍奇雷特市区,人们目前的生活空间和舒适感也非常强,当然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与城市结构的优化以及公共交通网络的强大。
更别说市辖区那仅仅只有市区约五分之一不到的人口密度。
在秦千里院士看来就算是红亚联邦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依然有很大的人口容纳能力,只要生产资料可以跟上,生存废物的循环处理和利用能跟上,完全可以再容纳相当大量的人口,即使是霍奇雷特市区都可以再塞进5000万人依然可以非常良好的正常运作。
蓝星曾在某一段大城市中心趋势化的巅峰时期,出现过多个巨型城市的人口密度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甚至出现过人口密度超过3万人的城市。
只是随着科技发展,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去中心化趋势的发展,导致现在哪怕是巨型城市的人口密度已经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程度,你要真往里面塞人,还是可以塞进去相当多的人,而且还能正常生活。
而对于整个蓝星来说,地表总面积73亿平方公里,除开76的海洋面积约56亿平方公里,陆地总面积17亿平方公里,再除去山区,沙漠,高海拔,高纬度等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剩下的面积还约占蓝星陆地总面积的60,即约1亿平方公里。
而目前蓝星的总人口150亿,这样算下来蓝星适宜人类居住的陆地的人口密度才150人平方公里,这与人口的容纳极限还差的很远很远。
当然人口的容纳量不仅仅这么简单的用面积来丈量,因为不可能把所有的适宜居住的地区全部建成大城市,一座大城市还需要相当大量的配套区域,这些配套区域不可能像大城市一样具有这么强的容纳能力。
但是按照当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很多以前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经过改造,也可以容纳很大一部分人类生活。
而且最关键的是蓝星还有高达76的海洋面积,相信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在海洋上开辟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容易的。
现在海洋上已经有很多人工造的岛,还有不少能够长时间在海洋上自给自足的漂浮城市,再加上太空城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所以当前的蓝星压根没有人口压力。
第二,蓝星目前的能量转化率足以支撑更大规模的人口。
第一点是从蓝星的面积和空间方面来论述蓝星的人口容纳潜力,第二点则是从能量方面进行论证。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新陈代谢,这个经典概念历经了上百年还是没有改变,而新陈代谢的始动因素就是能量。
蓝星的能量几乎百分之百来源于所伴行的恒星-太阳,人类吃的,喝的,用的全部来源于植物或者动物,微生物。
而所有这些东西的能量都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很简单来说,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的能量转换成可以储存的状态,这些储存的能量维持了生物界的一切活动。
有些人要说,虽然老子吃的,喝的来自动植物,但是老子汽车电动的,老子的电可以来自核能,煤炭,石油,来自水利,来自风能,不用太阳能老子照样跑。
但实际上,没有太阳就没有植物,没有植物,就没有煤炭,石油以及其上的整个生物界,河流不能循环,金属元素不能形成,人类目前的所有能量要么直接利用太阳能,要么间接利用固化的太阳能。
据测算,每天太阳辐射给蓝星的太阳能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固定的能量约为1200万兆焦,如果这部分能量能够完全被人类直接吸收利用的话,可以维持150亿人(按当前正常成年男性日常活动所需的2500千卡天算)正常生活80天,也就是理论上每天的植物固定的能量被人类直接吸收利用可以养活12000亿人。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