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文昌阁 > 正文 第四十章清徐甯氏族谱

正文 第四十章清徐甯氏族谱

 小说推荐:
    1c甯家营族谱序

    草木祖根,江海祖源,宇宙之物莫不有所祖,曾累演進,以至於今。惟人類有文字語言,在萬有之中,獨能追其所祖,則譜牒尚也焉。

    記載當,則盛衰起伏可以覘遞衍之變,且能得其成敗所由,以警於後;記載失,則萁裘既遂不持。吾人所源,而不知追,甚至返吾渾噩之原。人而不知進,亦曷恃乎,為人後也。

    夷考吾始祖以下,孑然無兄弟者,四傳自五世,始為兩支,文魁祖及文舉祖。文魁祖之後,為子知c子敦,兩祖傳至十三世祖,繁衍稱盛,丁口多至百三十人。且子知祖之後,比例占百子八十五。

    自清光緒丁丑大浸而後,凡十一股,已僅存一c五c八c十c十一等五股而已。子敦祖之後,僅存三數人,今則更微;子知祖後,惟五c八兩股尚較人眾,十股僅存二戶,十一股五戶。子敦祖後,僅有二人,均比之當年盛時不及其半。文舉祖之後,原來即不繁榮,現傳十有七世,僅存丁口十數人。

    五百年中,橫覽列戶,縱稽世變,其間盛衰興亡,關於生產者半,關於教育者半。關於社會事業之興為輿夫,水旱c盜賊習染之侵蝕,尤為曆世盛衰興亡不可避之樞紐。

    數十年來,更以物值騰高者速其貧,嗜好縈紼者速其死。比之祖宗,從前所修世譜之人丁为减少,而更加銳焉。長此退減,吾族堪設想耶!族諸長契然尤之,乃議補修世譜,欲使族人殷鑒於前,而知所以,敝以為親親之助。

    且芳以為,族人所不可不知者,吾族於明清兩代,關係綦重。始祖原籍洪都,明洪武年間(1368一),以功為指揮使,世襲其封。依晉恭王來晉,世為晉藩屯田使,即駐於今之所謂甯家營。

    收租,或云即收“襲封”所得采邑之租,明社既屋,自不能不和盤以與清。然仍為吾族祖宗之名以負責,對於地主仍沿舊法。而若為國家,則又循名責實。而若為地主,二百六十餘年中,境變時遷。

    害之波於族人者,或因籍毀而失地主所在,或因無後而累於事,或因貧乏而示納以累於資,或因逃亡而地主受重徵之苦,或以丁口減少負責愈重。積弊愈深,前途日險,乃集族於中華民國二年,改以地主花名註冊於縣,由地主直接兌納,以原得之利益亦交之公家,是役也在。

    吾族將數百年困難,成法一旦廓清,在國家可得有溢額之收數,在地主亦無向來重徵之擾累。總稽吾族,在明為簪纓位祿時代,在清為薪膽謹勞時代,在民國則不利不害,而為自由國民矣。

    周官太宰,以九兩系邦國之民;五曰宗,以族得氏。吾氏之輿,明清兩朝關係既如此其重,顧甯人日後世,不能復封建之治。而寓其意於士大夫,以為國衛者,重在氏族。吾則謂圓方趾之人類,雖世態若何變遷,世系遞傳如故。

    人道之能事,於此可見,而國家社會之原力,將於氏族而植所基。自今以往,吾族人將欲以修譜,懍然知速其貧而死,與銳減人丁之為大。固毅然群起挽此末流,以恢復極盛時之原狀,而更進焉。將為宇宙間特立,不可貧弱之民者,其在共組教育與生產事業乎,其在共組教育與生產事業乎!

    时,中华民国十三年冬月,第十六世裔孙c清宣统元年乙酉科拔贡

    注释:太原清徐

    曾:本义过去。在此作为形容词,通“层”,重叠,世代累叠。

    覘:窥视,窥探,侦察。

    萁裘:以畚箕和皮袄代指父业。“克绍箕裘”即继承父业,在此作为反意而警示之。

    曷恃:曷hé,本义为什么c何不?恃,依赖c仗势。“曷依曷恃”,不思进取也。

    夷:本义平c同辈。“夷”通“怡”,夷然自若。

    大浸:光緒丁丑(1877年)发大水,遭受洪涝灾害。

    樞紐:中心,关键,如交通樞紐,水利樞紐。

    縈紼:回旋缠绕之乱丝也。嗜好縈紼者,指梦寐萦怀非分之想。

    綦重:綦qi,本义极c很,此指我族被器重,居要位。

    洪都:江西省南昌市,隋唐时称洪州,明初称江都府,后改南昌。

    晉恭王:指晋王朱棡,明太祖第三子。晋藩国,在今山西太原市。

    明社既屋:指明朝既已灭亡。社屋犹社庙,是王朝倾倒之代称。

    廓清:澄清疑问,明确责任;廓清认识,明确思路。

    簪纓:簪是发饰,清朝官吏的红缨帽,是官职显贵的象征。

    周官太宰:《周礼》原文“周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

    圓方趾:脚趾由圆变方,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不因贫富智愚而异。

    懍然:危惧貌c戒惧貌c严正貌。

    冬月:本文写于1924年农历11月,即“冬至”的那个月。

    拔贡:由省学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作者甯芳是乙酉届的地方级贡生。2c甯家营世系考

    考周康叔之分封于卫,及武公之子季亹者,食采于甯,因以邑为氏,此甯氏受姓之始乎!

    数千年来族谱无传,远难稽考。至讳斌者,始居江西临川县之交克镇,明成化迁于三晋,深为晋王所契重,委以屯田,经掌穑事,诚不改我周之世业。

    因家于徐阳之宜武屯,遂为本族之始祖,迄今代传十有三世,子孙繁衍数百,斯男真所称忠厚之致,积德昌后者矣!兹以创修族谱,考世系所由来,略去衍递以矣,后之广闻见者互考焉。

    时,大清乾隆癸巳仲春第十一代元孙时泰谨记

    注释:

    契重:器重。屯田:官方组织农业生产形式。穑事:农事。乾隆癸巳:1773年。

    3c《族譜說》点注

    始祖諱斌,江西人也,自大明成化間遷于徐陽,遂家焉。相傳四世,皆孑然孤立。至五世,而稍覺昌盛,然亦僅昆仲三人耳。遞推遞衍及於七世,而甯氏自此熾昌矣。由八世以迄於今,蓋十有三世,而人丁之盛,數百有餘。此蓋吾祖宗積德昌後,故繼繼承承,而終有此子孫眾多之休美也!

    語有之,源遠流長,根深葉茂,非是之謂乎?然睹此丁發之盛,固可幸,而亦正可慮也。從來兄弟之親,同於手足,至支分派別,代遠年沿,則恩誼漸疏。宗族中,求其反本復始,永懷親睦之念者,恒不少概見,豈非有心者啟撫膺而慮者哉?

    夫瓜瓞綿溯,朔端由一本,螽斯蜇蜇,厥初俱系同生。以一本同生之誼,而無相親相敬之心,亦無長幼之序,不故子弟之率,不謹也。

    余父心竊憂之,嘗謂愚曰:“吾聞古人,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屬在恒人猶修長少之節,況同宗共族之親,而或互相淩蹋,致失禮體,豈非譜系不明,而親疏之義無可稽考之故哉!”

    吾有志偕一二共事者,著修一谱谍,使合族人等,当会食之时,遵燕毛之礼,而先后不紊,则子子孙孙皆知就委穷源,因枝反本。生者固有雍睦之风,而祖宗在天之灵,亦觉稍慰於万一。含意者久之,而志终莫遂也。倘尔辈有能成此事者,庶幾适我之愿哉!

    愚自聆严训,心常惕然靡宁,恐不克贊襄盛事,以成吾父之志,而慰先人之灵。幸族兄等亦有同心焉,因於癸巳之春,倡为是举。族人惘不敬应,而事遂告成於乎。此固吾兄等敦本睦族之盛意,而吾父久蓄之愿,庶乎大慰矣!

    自兹以往,凡我族人,尚其共体此意,以笃宗盟,将世世子孙相亲相爱,又何患谊隔亲疏,等骨肉於行路哉!

    清乾隆三十八年岁次癸巳,仲春下浣,第十代元孙庠生肃敬书注释:

    明成化間: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

    昆仲:本指同胞兄弟,在此比喻兄弟般亲密。

    撫膺:捶胸表示悲痛c愤恨或慨叹。

    螽斯蜇蜇:以昆虫振翅到蛰伏,形容家族兴旺。

    竊:此义私下里。家父私下里担忧,常对我说:

    燕毛:祭祀后聚宴,按长幼排座,白发者居上。

    雍睦:指大家族的团结与和谐,亦作“雍穆”。

    庻幾:差不多,庶乎可以,也不过如此。

    惕然靡宁:惶恐不安,心神不定,寝食靡宁。

    贊襄:协助,作者惟恐不能辅助完成父志。

    癸巳:乾隆38年(1773)。

    下浣:唐代官吏每十日一休,每月分上中下三浣。

    庠生:科举制的庠生,即考入州县级的秀才,这是功名的。(甯蔚华点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